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以高调姿态进入外卖市场 90天内实现日订单量从0到2500万单的突破 采用免佣金 交社保和免配送费策略快速吸引商家 骑手和消费者[5] - 美团和饿了么在战前日订单量分别约为6000万和2000万单 美团处于防守姿态 核心本地商业CEO表明"不想卷但不能不反击"[7] - 行业订单峰值从一天1亿单大幅提升至2.5亿单 显示短期补贴策略显著推高整体市场规模[7] 平台战略与生态整合 - 饿了么数据显示超过40%用户会交叉购物 从外卖延伸至淘宝全品类电商页面 带动平台整体日活和月活用户增长[5] - 淘宝闪购通过"88会员日"等活动实现订单份额反超美团 非餐品牌表现突出 395个品牌月成交破百万元 66个品牌破千万元[9] - 阿里系整合饿了么 盒马 飞猪等资源 推出"淘宝大会员"降低门槛 打通吃喝玩乐全场景以提升用户粘性和平台打开率[9] 商家运营与商业模式 - 商场出现专供外卖的"外卖大厦"业态 四楼集中开设烤肉拌饭 减脂餐等纯外卖档口 普遍采用预制菜包加热模式[3] - 部分商家面临"卖越多亏越多"困境 有奶茶店日销量从50杯增至100杯仍无法保本 导致部分小老板选择下架外卖平台[12] - 连锁餐饮成为京东切入"品质外卖"的重点 因可快速上架和全域覆盖 避免传统地推模式的高成本[7] 消费行为与市场影响 - 低客单价餐饮如奶茶 咖啡 快餐获得大部分补贴流量 出现消费者从"一天一杯咖啡"到"一天三杯"的不可持续消费习惯[7][11]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达9000万单 其中闪购订单仅1500万单 餐饮类外卖订单是即时零售订单的5倍 显示餐饮仍主导外卖市场[8] - 线下商场人流持续向线上转移 但即时零售大战能否在零和博弈外创造增量市场仍存疑问[12]
“史上最贵”外卖大战,会以“多输”收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