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路云一体化功能场景路线图年内发布
环球网·2025-08-15 11:32

试点城市建设进展 - 试点城市在政策法规制定、建设组织协调、标准体系供给和建设成果方面取得系统性进展 [2] - 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创新突破 [3] 技术标准与全球地位 - 中国已形成从空口协议到安全认证的完整C-V2X标准体系 [4] - 无锡试点通过信号灯数字化开放解决车辆对红绿灯异构识别问题,支持百毫秒级双通道传输 [4] - 相比海外市场聚焦特定场景,中国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5] 产业协同与需求共识 - 行业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协同发展共识,需解决高风险场景如"鬼探头"问题 [3] - 需加强跨行业协作推动基础设施协同支撑 [3][4] - 路侧系统需从设备集成转向"感知-算力-算法-数据"闭环 [4][5] 当前挑战与瓶颈 - 行业认知混乱导致建设方案偏差,需通过分层解耦减少投入并实现跨域共用 [6] - 算力分配不均、数据可用性不足及高昂建设成本是商业化落地主要障碍 [6] - 路侧感知数据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足和标准化程度较低问题 [9] 技术解决方案与验证 - 高新兴分层算法服务体系实现50毫秒级融合感知和100毫秒级协同决策,在多个试点城市验证 [6] - 清华大学在京雄高速开展匝道汇入控制技术验证,解决混行车辆安全缓冲与视线遮挡问题 [7] - 万集科技在天津、杭州实现信号灯"上车"和盲区预警功能,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 [4] 量化发展目标 - 到2026年底新车5G/LTE-V2X搭载率目标超50% [7] - 量产车型至少1款应用车路云数据实现L2/L3级协同 [7] - 信号灯"上车"场景覆盖3个城市90%以上设施 [7] 标准化与路线图规划 - 《场景路线图》明确2026-2035年三阶段场景落地优先级和时间表 [8][9] - 系统梳理17种典型功能场景,提出分类思路和推进路径 [8][9] - 历时1年编制,吸收34条行业专家评审意见,计划年内正式发布 [9][10] 行业协同机制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累计组织近30项课题解决行业共性问题 [7] - 18家单位联合参与《场景路线图》编制,包括一汽、东风、长安、吉利、长城等主流车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