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两山”转化的四川探索
四川日报·2025-08-15 00:31

污染治理成效 - 2024年1-6月全省3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4%,其中国考断面优良率99%、省考断面优良率100% [2] - 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标准,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两年100%达标 [2][4] - 广元市白龙湖通过关闭畜禽养殖场、企业绿色转型及增殖放流百万尾鱼苗等措施,扭转水质跌至Ⅳ类的恶化趋势 [4] 生态保护体系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80万平方公里,设立250个各级自然保护地(含1个国家公园、84个自然保护区、165个自然公园) [2] - 重点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物种栖息地,计划2030年前完成30%以上陆地水域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5] - 若尔盖县通过退牧还草、沙化治理实现草原生态恢复,遏制沙化土地扩张 [4] 生态文明建设 - 累计创建3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1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三 [2][7] - 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地方编制差异化实施方案(如崇州市打造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7] - 九寨沟县双河村投入200万元改造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民宿业,建成50余间客房并实现旺季满房 [6]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创新林草碳普惠项目方法学,涵盖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等三大领域,为生态固碳增汇提供量化标准 [9] - 建立沱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依据流域面积占比、用水效率及水质改善系数动态分配资金 [9] - 通过财政贴息支持300余个生态环境项目,5个EOD模式项目获84亿元总投资,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