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指导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聚焦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难点 从绿色信贷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含绿量" [1] 绿色信贷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2.3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4.4% 上半年新增5.35万亿元 [2] - 分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66万亿元(上半年增6742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余额7.64万亿元(上半年增6397亿元) [2] - 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预计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2] 银行机构绿色信贷实践 - 大型银行: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超20%) 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新增9641亿元(较上年末增31.03%) 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608.84亿元(较上年末增478.54亿元) [3] - 中小银行:长沙银行、江苏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环保节能项目 浙江农商行通过"绿源贷"支持光伏分布式电站建设 [3] 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 意见要求强化绿色债券等工具在制造业绿色转型中的应用 [5] - 光大银行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期限3年 票面利率1.65% 认购倍数2.66倍) 资金投向风力发电、高效储能及绿色升级项目 [5] - 碳金融创新案例:建设银行昆山分行为协鑫蓝天公司定制"碳权贷" 利用闲置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 [6] - 碳资产可衍生拆借、托管、期权及期货等产品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6] 标准体系与机制优化 - 意见突出亮点为构建支持高碳产业绿色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 [7] - 新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绿色信贷/债券等产品认定标准 增强不同产品间衔接效率 [9] - 银行通过技改贷、排污权抵押贷款及利率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8] - 当前痛点:企业环境数据披露碎片化导致识别成本高 跨部门政策协同不足 [8] - 需建立分层分类标准框架及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金融监管+工信部)完善风险监测体系 [9] 行业影响与展望 - 绿色金融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新引擎 是银行业务转型重要抓手 [4] - 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金融将释放更多利好空间 [4]
向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金融力量
经济日报·2025-08-14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