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证券时报·2025-08-14 18:37

中国经济"十五五"规划核心主线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成为核心主线 ChatGPT发布标志革命元年到来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AI列为5-10年核心发展方向 美国已推出"AI行动计划"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竞赛 [1] - AI训练成本下降速度和应用场景拓展远超预期 需制定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高端产业提升 [2] - 构建新安全格局作为第二主线 大国博弈导致全球体系向多元转换 需以更高安全观和全面开放观应对不确定性 [2] - 内部结构转型为第三主线 涉及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三大调整任务 [3] 内部结构转型具体任务 - 需求结构调整需实施内需提升战略 扩大内需是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根本策略 但过程漫长 [3] -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双重挑战 既要走出房地产深度下滑困局 又要解决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房地产规模/金融依存度/地方财政依存度均处高位 [3] - 城乡结构优化需缩小20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差距(户籍城市化率不足50% vs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近70%) 解决3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房地产问题出路和共同富裕关键 [3] 治理体系改革方向 - 政府改革需调整目标函数 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粗放考核转向中国式现代化精细化管理 税制需从生产环节流转税转向消费绩效导向 [4] - 扩大内需需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消费场景创新/供给瓶颈破除实现 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强消费信心 [4]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投资型转向服务型/民生型 探索中国特色最优消费水平而非盲目参照西方 [5]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 -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具有特殊性 各省基于自身利益导致重复投资 "新三样"等产业通过成本降低快速占领全球制高点 不能简单压制产能 [6] - 需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实行差异化治理 新兴产业允许适度垄断保障创新红利 重构竞争政策使企业回归创新和规模经济获利路径 [7] - 治理周期可能长于传统产业2-3年 根本解决方案是推动产业政策从"地方主导"转向"全国统筹" 规范补贴机制确保公平竞争 [7] 反内卷政策实施进展 - 内卷本质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后遗症 需规范竞争并解决供需失衡 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和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标志微观调整开始 [8] - 202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修订价格法规 明确禁止"低于平均成本销售" 规范平台企业压榨供应商行为 法治与行政管控双管齐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