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而行,工业经济交出亮眼“期中卷”
新华网·2025-08-14 01:58

工业整体表现 -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7位 领跑中部和长三角地区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 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3] -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增长面达78% 434种工业产品中228种产量增长 增长面52.5% 其中51种产品增幅超30% 31种超50% 16种实现产量翻倍 [3] 产业结构优化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6% 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40% [4]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0.7% [4]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33.5%提升至2024年42.4%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至43.8% 电子信息产业占比从2020年7.8%提升至11.1% [4] 新兴领域突破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3.3% 服务机器人增长21.5% 集成电路增长9.9%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3% 充电桩产量增长1.2倍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10% [3]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 [9] 汽车产业领先 - 全省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 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7] - 已集聚7家整车企业 包括奇瑞 江淮 蔚来 比亚迪 大众安徽等龙头企业 [7] - 形成30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群 实现"不出安徽就能造新能源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8] 区域协同发展 - 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 多地协同的汽车产业格局 [7] - 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26亿元 规划年产10万套零部件 [7] - 宁国汽车零部件集群实现产值145亿元 同比增长8.2% 成为全省三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之一 [8] 科技创新突破 - 成立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 构建"1+N"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体系 [8] -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省级新产品2940项 "三首"产品1676个 工业精品477项 标志性产品30项 [10] - 全固态电池实验线实现核心设备100%国产化 [9] 绿色转型进展 - 高耗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 占规上工业比重23.1% 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 [9] -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6% [9] 金融支持力度 - 金融机构为1226个项目发放贷款616亿元 签订合同金额1448亿元 贷款金额位居全国前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