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春脚步声 声声叩心门
广西日报·2025-08-14 01:37

思政教育实践 - 广西高校将"三下乡"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组织青年学子在红色基地和边境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如广西大学40余名师生在东兴市界碑旁学习历史并感受责任使命[3] - 广西科技大学青年宣讲团通过"东盟翻译官"项目促进边关交流,推动民族团结在边境线生根发芽[3]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通过走访红色基地和调研特色产业,将专业技能与文化传播结合,深化家国情怀理解[3]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广西科技大学"智飞苍穹"服务队利用无人机技术监测金桔园土壤墒情和病虫害,为果农提供精准种植方案,降低农药成本[4][5]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团在芒果园应用无人机精准洒药,解决传统喷洒效率低和农药浪费问题,并通过科普提升村民接受度[5] -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向儿童普及无人机技术,通过趣味互动激发兴趣并培养未来科技人才[5] 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丹山靛韵"实践团运用3D扫描和AI工具对瑶族扎染纹样进行数字化存档,开发融合民族与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并通过云课堂直播获2万余点赞[6]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子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记录黄泥鼓制作技艺,微距镜头保存非遗传承人盘金海的独门工艺[6] - 实践团队强调非遗活态传承需"活在当下",计划将非遗文化带回校园和社会推广[6] 民生服务与健康科普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大新县珍珠鸭养殖场结合实地观察设计乡村振兴文创形象,注重讲好本土故事[7]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参与采茶和制茶,学习"一芽两叶"标准并精准控制杀青温度[7] - 广西医科大学实践团在东兴市开展用药知识科普,提升边境村民药品储存和安全用药意识,累计服务8万余人次[7][8] - 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分别通过中医义诊和"健康科普+非遗体验"模式,在多地提供医疗服务及急救培训,覆盖500余名群众[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