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 直接惠及居民和服务业企业[3][4]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服务业贴息政策覆盖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1][6] - 政策设计体现普惠性 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不含信用卡业务[1][4]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按实际金额贴息 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1]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1][4]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贴息500元 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5] - 在同一家贷款机构 5万元以下消费多笔叠加最高贴息1000元 加上5万元以上消费最高可享3000元贴息[5] 服务业贷款贴息细则 - 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领域[4][6]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4]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4][6] 申请与操作流程 - 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贴息资金申请和利息扣减均由经办机构负责[7][13] - 个人消费贷款借款人只需在签订合同时授予经办机构识别交易信息的权限[8] - 经办机构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贴息金额 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8] - 服务业经营主体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 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一次性返还或直接扣除[8] 政策背景与规模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供给[9]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8万亿元[9] - 1块钱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块钱贷款资金用于消费或服务业供给[9] 监管与风险防控 - 政策实施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环节配合[10]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真实消费或正常经营活动 不能用于非消费领域、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11][12] - 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强贷款管理和资金用途管控 防范贴息资金套取挪用风险[10][15] 政策评估与调整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9][10] - 可能调整贷款经办机构范围[9][10]
“双贴息”政策落地,消费“热起来”有底气
齐鲁晚报·2025-08-13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