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怎么操作?速看→
搜狐财经·2025-08-13 15:43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指定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且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财政贴息 [1][2] - 贴息政策覆盖23家金融机构,包括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4家消费金融公司和1家民营银行 [1][2] - 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其中5万元以下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1][4] 贴息政策实施细则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7大类) [3][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与地方财政按90%:10%比例分担 [4] - 贴息采用"先扣后享"机制,直接从贷款利息中扣减 [3] 政策执行机构与流程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其他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等) [2][3] - 借款人需授权机构获取账户交易信息用于贴息审核,不同意授权则不享受贴息但不影响正常贷款 [5] - 流程设计以减轻借款人操作为原则,主要由机构和政府部门完成贴息相关工作 [5] 政策影响与市场预期 - 专家认为政策创新点在于从需求端直接降低消费信贷成本,预计可提升居民杠杆消费意愿 [1][6] - 消费金融机构参与有助于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与传统银行形成客群和场景互补 [6] - 政策可能撬动数百亿至上千亿元消费增量,具体取决于落地范围和参与度 [7] 重点消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购置、保险及维修 [4] - 养老生育: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 [4] - 教育培训:资格证书考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4] - 文化旅游: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4] - 家居家装:装修、家电、厨卫、家具 [4] - 电子产品: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 [4] - 健康医疗: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健康管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