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严查债券发行“暗箱操作” 多家私募基金被警告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3 14:53

债券发行市场监管动态 - 交易商协会近期对5家机构采取自律处分措施,包括评级机构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警告、责令改正)、私募机构上海复熙资产(严重警告)、江苏煜宁(严重警告)、上海寰财(警告)及中原期货(警告)[1] - 私募机构违规行为集中在债券发行市场,涉及充当通道工具、返费中介等,此前蒙森(上海)投资、深圳前海玖瀛等私募也因同类问题被处分[1][7] - 监管趋势持续从严,2024年以来债券发行市场违规处罚案例显著增加,反映出监管层对非市场化发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6][7] 私募机构违规行为分析 - 通道业务违规:上海复熙资产、江苏煜宁通过资管产品协助发行人非市场化发行,收取大额财务资助或代持服务费[2][3] - 自融发行违规:上海寰财通过私募基金嵌套资管计划协助发行人"自融",涉及抽屉协议、份额代持等隐蔽操作[3] - 其他违规形式:蒙森(上海)投资嵌套信托产品协助"返费"发行,深圳前海玖瀛违规代持债务融资工具[8] 具体处罚案例细节 - 上海复熙资产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并暂停产品备案12个月,因其利用自有资金参与债券认购牟利(管理规模20亿-50亿元)[4] - 江苏煜宁存在三项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兼营冲突业务、虚假填报高管信息,2024年5月被撤销管理人登记[5] - 深圳前海玖瀛管理规模20亿-50亿元,蒙森(上海)投资规模0-5亿元,均因证券投资类FOF基金业务违规受罚[8] 监管政策与行业影响 -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范指引(2023版)》明确禁止操纵发行定价及利率事先约定[9] - 2024年8月施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严禁参与债券结构化发行、代持及变相收费行为[9] - 违规行为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增加投资者评估风险,同时抬高发行人融资成本,削弱偿付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