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期限为一年 政策到期后将视情况研究是否延长[1][2][3]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3]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同步实施 旨在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需要有高品质的供给[4] 政策执行细节 - 政策执行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5]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消费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 聚焦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八类主要消费服务业领域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5] 贴息操作方式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主要由贷款经办机构完成 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 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财政贴息金额 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借款人可通过短信 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 不需要额外操作[6][13]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借款主体不需要进行贴息申请 只需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 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 对经营主体已经支付的利息 一次性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的贴息资金 对于经营主体未来需支付的利息 贷款经办银行在后续按期收取时 直接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17][18] 贴息计算规则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 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多笔叠加以后 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15]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 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 也可以多笔叠加 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 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15] - 例如 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费20万元用于装修 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 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 在没有贴息的情况下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6000元 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获得三分之一的利息补贴[16] - 例如 一家餐馆在10月1日获得1年期的贷款90万元用于引进设备 扩大场地等经营活动 可以享受的贴息一共是9000元 经办银行在2月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后 需向该餐馆一次性返还3000元的贴息 将10月到1月的贴息结清 另外 2月到9月每个月都会直接扣除当月贴息 经营主体每月可以少交750元的利息[18] 政策设计原则 - 两项贴息政策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了五方面原则 包括坚持服务消费群体和经营者 坚持简单易行 坚持贴近生活 坚持市场化 法治化运作 坚持部门的协作[7][14] -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 促消费[7] 政策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 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 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 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 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10][11]
重大利好!财政贴息,这些个人和服务业经营主体都可申请→
搜狐财经·2025-08-13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