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经分析】银行业“反内卷”需从价格血拼转向价值共生
新华财经·2025-08-13 07:12

银行业"内卷式"竞争现状 - 净息差收窄至1 43%的历史低位,消费贷利率一度跌破3%,债券承销惊现700元"白菜价"中标 [1] - 银行业竞争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价格战、放松风险管理底线、服务同质化及考核机制扭曲 [2] - 多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密集发声,呼吁摒弃"内卷式"竞争,转向价值创造型共生 [1] 负债端竞争乱象 - 部分银行在季末、年末等时间节点通过变相提高利息揽储、赠送礼品或提供额外服务催生"一日游"存款 [3] - 中小银行在利率上浮基础上赠送购物卡、现金券等,大型银行通过"手工补息"虚增规模 [3] -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叫停"手工补息",但一线从业者压力未缓解 [3] 资产端竞争乱象 - 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年利率击穿3%,部分产品出现"1字头"利率,低于资金成本 [3] - 房贷、车贷市场存在返高额佣金等灰色操作,扰乱市场秩序并可能诱发"假按揭"等案件 [3][4] - 宁夏银行业协会将启动专项检查打击返佣行为,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明令禁止向房企及中介支付佣金 [4] 中间业务竞争乱象 - 债券承销领域陷入低价竞争,广发银行700元"白菜价"中标引发监管调查 [4] - 交易商协会明确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报价竞标,部分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衍生出定价机制扭曲等乱象 [4] "内卷式"竞争成因 - 宏观层面:全球经济增长压力叠加低利率环境,银行业净息差收窄至1 43% [5][6] - 行业层面:金融服务同质化突出,银行采取"以量补价"策略导致价格血拼 [6] - 机构层面:部分银行难舍"规模情结",绩效考核以业务规模为核心,员工被迫使用低价格、高返佣手段 [6] - 客户层面:企业和个人对利率敏感度增强,价格成为决策重要因素 [6] 供需结构失衡问题 - 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实体融资需求偏弱,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于部分行业,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等面临投入不足 [7] - 缺乏行业共识和协同机制,银行难以单方面退出价格战,陷入"囚徒困境" [7] 监管与转型措施 - 广东银行业构建"1+3+N"制度体系,以负面清单禁止返佣返利、变相高息揽储等行为 [7] - 宁夏银行业协会推出"调研—座谈—立约—督导"四步联动治理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7] - 银行业需从"规模崇拜"转向"价值创造",通过清晰战略和稳健业绩获得长期认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