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三次长沙会战:烽火淬炼的抗战精神丰碑
新华网·2025-08-13 06:54
"日军认为,占领湖南省会长沙,可扼两广之咽喉,控川黔之门户;另外,当时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 区为中国战场的主体,日军企图通过进攻长沙,达到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目的。"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 员、长沙市文史专家梁小进说。 1939年9月中旬,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10万兵力,兵分三路进犯长沙。在日军的凌厉攻势 下,湘北新墙河(今岳阳境内)防线上,国民革命军第52军胡春华营等英勇抗敌,阻滞日军攻势达72小 时。面对日军毒气弹与炮火覆盖,守卫长沙的官兵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采取"后退决 战、争取外翼"的方针,诱敌深入,誓与长沙共存亡。后粮弹告罄的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撤退。 这场持续20多天的恶战,以歼敌2万余人、毁机70余架的辉煌战果,迫使日军退回原防地、恢复战前态 势,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举国抗战士气为之大振。 随着国际战局的剧烈变动,日本的侵略步伐愈发急促。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为夺取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妄图尽快解决中国事变。当年9月,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集结12万重 兵,发动了对长沙更大规模的进攻。由于第九战区对日军进攻规模估计不足,指导失误,致使日军一度 攻占长沙,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