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财政贴息政策通过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提振零售和小微信贷需求 缓释信用风险 中期推动经济正向循环 [1] - 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于政策 零售产品竞争力增强 城农商行虽不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但已有地方性支持且地方可制定辖内政策 [1] - 经营贷贴息对银行息差无影响 消费贷贴息银行需短期垫资 政策实施前4个月息差或有微扰 [1] - 板块中期资金增加配置趋势不变 但短期预计以震荡为主 [1] 政策内容与范围 -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针对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21家全国性银行向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 年贴息比例1%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贴息补助上限1万元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2] -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针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国有行 股份行及5家消金公司发放的可识别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 年贴息率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50% [3] - 个人消费贷贴息单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单笔5万元及以上需用于指定重点领域且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3] 财政分担与实施流程 -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银行先正常收息 2026年经办行申请财政拨款后向经营主体返还贴息资金 [2] - 个人消费贷贴息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90%和10%分担 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再按季申领资金拨付 [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5年财政支持消费安排包括组织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增个人消费贷和部分民生服务领域经营贷贴息政策 [1] - 个人消费贷贴息旨在通过减轻当期支出压力激发消费动力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优质服务供给增加 [1]
国泰海通:贴息政策协同发力 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