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牵引”AI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商汤商汤(HK:00020) 证券日报·2025-08-12 16:09

香港市场成为AI企业IPO热门选择 - 截至8月12日港股IPO申请企业达213家 其中约50家为AI企业[1] - 恒生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30.69%[1] - 递表AI企业普遍具备技术积累和融资能力 但财务表现分化明显 仅少数实现盈利[1] 政策支持与资本热度推动上市潮 - 港交所第18C章放宽AI企业上市门槛 已商业化企业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 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2] - 2024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保密递表提升审核效率[2] - 一级市场融资活跃 上半年国内AI领域融资事件345笔 同比增加88笔 总融资金额达300.66亿元[3] 企业融资与资金用途 - 海清智元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扩建及全球化布局[2] - 诺比侃计划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研究、研发中心建设和战略投资[2] - 至少11家AI公司进行过再融资 商汤科技累计再融资规模约72.85亿港元 晶泰控股再融资32.18亿港元已超IPO募资额[8][9] 细分领域与技术路线多元化 - 递表企业主要集中在AI应用层 涵盖AI制药、辅助诊疗、机器人等领域[4] - 技术层以AI大模型公司为主 基础层主要为AI芯片供应商[4] - 海清智元2024年净利润4041万元实现扭亏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414.4万元[4] 市场认购与估值表现 - 极智嘉公开认购倍数达133.62倍 云知声达91.66倍 博雷顿达198.72倍 申购人数均超万人[5] - 商汤科技港股市值超600亿港元 云知声上市首日最高价较发行价涨超50% 最新市值突破400亿港元[6] - 中金公司认为AI重构软件应用生态蕴含万亿元级别机遇[5] 商业化进程与挑战 - 部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但持续亏损 某AI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8.23% 净利润仍为负值[7] - 大模型能力支撑商业化拐点 AI编程、广告、多模态等赛道商业模式逐步落地[9] - 研发投入较高导致企业需再融资补充现金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