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透过2025年 WRC,看见具身智能的真实进度
36氪·2025-08-12 10:44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展示重点从基础动作演示转向实际工作能力展示 包括模拟真实业务流程 多机协同和系统集成[2][5] - 机器人行业从技术演示转向产业化应用 企业开始提供明确的产品定价 交付周期和维护方案[2][5] - 2025年机器人技术在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结合下实现突破 感知 理解和执行稳定性显著提升[6][20] 技术演进 - 多模态大模型让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理解人类意图 接收模糊语义指令并自主完成任务[20] - 硬件成本大幅下降 整机价格从百万元级降至几十万元 部分轻量平台进入10万元以内[21] - 国产零部件 轻量化模组和集成化设计成熟度提升 大幅改善产品可制造性和交付能力[21] 应用场景拓展 - 制造业场景中机器人实现搬运 拣选 协同操作等流程任务 优必选Walker S2在模拟产线完成上下料作业[9] - 服务机器人聚焦高频稳定场景 银河太空舱项目实现零售终端商品分发与后端系统协同补货结算[14] - 医疗康复机器人呈现系统化趋势 傅利叶康复工作站多机协同训练方案已在三甲医院投入使用[17] 商业化进展 - 机器人产品从样机走向SKU化 具备批量部署可能 许多产品标注连续运行时长和负载指标[6][9] - 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商向系统集成提供商转型 提供MES/WMS对接方案和工具链开放[11][13] - RaaS(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 客户按需支付获得完整服务包[28][29] 产业链成熟度 - 政策与生态配套成熟 多地推动机器人在本地先试先用 明确任务指标和运营支持[24][26] - 工具链能力全面提升 企业展示开发平台 仿真训练系统和远程运维后台[18] - 系统集成仍面临挑战 将机器人接入现有信息化系统需要高额定制化投入[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