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到“出清”,地方融资平台或“减量提质”
搜狐财经·2025-08-12 08:26

政策方向转变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1] - 政策表述从3月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升级为"出清" 体现政策内涵深化和彻底性[2][3] - "出清"不仅包括剥离融资功能 更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 强调减量提质[3] 政策术语解读 - "剥离"侧重于切断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绑定 核心是政企分开 仍允许平台以市场化主体存续[3] - "出清"含义更为彻底 可能包括对平台本身进行根本性处置 如合并重组、破产清算等[4] - 城投转型为经营性国企的趋势和顶层设计要求不可逆转 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和严肃财政支出纪律一脉相承[4] 实施框架要求 - "有力"体现政策决心 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融资平台退出进度 各地退出时间不得晚于2027年6月末 2025年将是退平台大年[5] - "有序"强调风险可控 避免运动式清退引发新风险 通过分类施策实现梯度退出 防止融资平台一退即死[5] - "有效"聚焦真转型 要求退出后平台能实现市场化运作 划清企业与政府界限 从根本上切断对政府信用的依赖[6] 政策执行考量 - 平台转型面临较大压力 区县及平台缺乏优质资产 融资和产业转型较为困难[4] - 若不出清地方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将不断滋生 体现中央治理隐债的决心[4] - 有序出清需根据不同平台具体情况、区域财政承受能力制定详细计划 避免化解风险过程中引发新风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