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进展 - 人民银行截至2022年3月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385.6亿元 支持金融机构在2021年7月至12月发放碳减排贷款2309.2亿元 覆盖31个省市区 支持1969家次企业项目建设[2] - 截至最新数据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 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 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5] 碳减排支持工具机制特点 - 采取"先贷后借"直达机制 支持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3] - 按照碳减排贷款本金60%提供资金 设定0.6杠杆率且不设上限[3] - 支持工具利率为1.75% 期限1年可展期2次 属于最低再贷款利率[4]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邮储银行2022年一季度向10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超59亿元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 - 兴业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1114亿元 较年初增长45.84% 风电光伏贷款余额576亿元 较年初增长96.5%[6] - 农业银行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9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0.6% 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8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7] 绿色金融整体发展 - 2021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 同比增长33% 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1.7个百分点[7] - 2021年末全国绿色债券余额1.1万亿元 同比增长27.9%[7] - 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9]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金融机构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生态修复贷等创新品种[7] - 兴业银行推广碳减排挂钩贷款 将利率与发电量、用电量、"碳足迹"等项目要素挂钩[6] - 农业银行构建涵盖绿色信贷、绿色消费、碳金融在内的多层次业务体系[7] 政策协同与挑战 - 碳减排数据测算缺少清晰技术标准 需加强部门间碳减排测算方法协同[11] - 碳减排贷款财政贴息、奖励等配套措施不足 政策协同支持力度有待提高[10] -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制约绿色金融发展 需强化披露要求与第三方核实[10]
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直达、成效显现——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新华网·2025-08-12 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