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规模到拼技术、比质量、树品牌 国产机器人出海“闯”市场
核心观点 - 中国机器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深度本地化策略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品牌竞争 [3][5] 市场拓展策略 - 针对日本市场进行产品重新设计:体形缩小至可通过49厘米窄道 更换日语语音系统 调整动画表情界面 [2] - 建立200多个本地技术支持点 实现2小时内故障响应和24小时修复能力 [3] - 在日本设立本地化服务器 保税仓和维保点配备常用零配件 软件算法针对日式管理特点优化 [3] 产品技术特点 - 送餐机器人配备双层或三层托盘 加装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应对突发状况 [2] - 物流机器人负载能力覆盖50公斤至1.5吨 适用于零件搬运和电商仓储等多种场景 [5] - 云端同步技术实现备用机器人几分钟内接管工作记忆 无需重新培训 [3] 市场表现 - 擎朗智能产品进入日本大型连锁餐饮集团 并拓展至图书馆、酒店等场所 [3] - 牧星机器人超七成产品出口发达国家 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 订单排至9月 [5] - 物流机器人获日本东芝、三菱等公司采用 进入医药行业仓库和知名车企供应链 [4][5] 成本优势 - 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日本当地人工的1/3 且可全年无休稳定运行 [3] 行业趋势 - 中国机器人行业实现从拼规模到拼技术、比质量、树品牌的转型升级 [3] - 海外物流自动化项目中中国产品出现频率显著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