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杨靖宇不死:青春再燃白山黑水
中国青年报·2025-08-11 22:47

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与新时代青年担当 - 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坚持抗战,胃中仅存草根棉絮仍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体现民族气节与忠诚信念 [1][2][15] - 东北抗联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包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三大核心内涵 [5][18] - 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 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打造抗联主题实景剧《抗联抗联》,融合马术、武术及特效技术,年吸引游客超12万人次 [17][19] - 景区建设包含2000米抗联小路、50多处抗联场景及多个纪念馆,2024年免费开放活动吸引5万多名大学生参与 [19][20] - 延边州光东村和奶头山村开发朝鲜族民俗旅游与冰雪项目,从空心村转型为全国旅游重点村,单日最高接待5000游客 [29] 考古与历史研究进展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发现3300多处抗联遗迹,出土文物900余件,是国内首次对抗联遗址国保单位进行系统发掘 [12] - 通化市档案馆公布杨靖宇笔记本日文译文档案12页,包含11项战略分析内容,为研究抗联史提供新实证 [14] 人才振兴与产业创新 - 吉林省实施"卫国戍边"志愿者项目,2023-2024年累计选派2326名大学生赴边境村开展电商、文旅等志愿服务 [26] - 中国一汽赵达攻克涂装机器人"卡脖子"难题,创造真空弹夹吸附法填补行业空白,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3][35] - 长春科技学院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周楚杰等人才,创新"赛教融合"培养体系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30][31] 教育与文化传播 - 靖宇县杨靖宇小学通过红色艺术节、抗联情景剧等创新形式传承抗联精神,实现代际传播 [17] - 通化师范学院构建"靖宇广场+红色纪念馆+抗联美术馆"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成为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