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卫星插上轻柔的翅膀
人民日报·2025-08-11 08:32

核心技术突破 - 柔性太阳翼单层厚度仅约1毫米 折叠状态主体厚度约5厘米 展开后长度达9米 宽度超2.5米[2][3] - 采用三结砷化镓电池片 转换效率与刚性太阳翼相当 但单位质量可容纳更多折叠层 实现更大电池面积[4] - 通过自动焊机实现毫伏级电压精度焊接 自动贴片机达到0.05毫米微距精度安装电池片[2] 产品性能优势 - 相比刚性太阳翼47厘米折叠厚度 柔性方案仅5厘米 体积压缩近90%[4] - 满足多星堆叠发射需求 支持"一箭百星"发射模式 显著降低单星发射成本[4][7] - 减少对卫星体积和重量占用 增加卫星表面可用面积 同时保证大功率能源输出[3][9] 研发历程 - 技术攻关耗时三年 方案设计耗时数月 无现有经验可借鉴[5] - 经历展开机构卡滞等故障 通过3个月集中攻关解决技术难题[6] - 综合运用机械 电气 力学 热学等多学科知识 通过理论计算与地面试验验证方案[6] 行业应用前景 - 与平板堆叠式卫星高度契合 提升卫星星座组网效率 加速卫星互联网部署[7] - 未来全柔性太阳翼展开面积达20平方米 卷起直径仅似保温杯 进一步优化空间利用率[9] - 可能为地外行星基地提供能源保障 支持星际探索任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