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金融“黑灰产”,北京重拳整治非法存贷款中介
第一财经·2025-08-11 08:13
非法存贷款中介的套路 - 虚假营销与低息诱惑:常以"与银行合作""内部渠道"等名义宣称"额度高、利率低",实则收取高额服务费,推高贷款成本 [2] - 违法包装骗贷:针对资质不足的小微企业或征信白户,协助虚构申贷材料,甚至勾结银行员工骗取贷款,部分借款人沦为"职业背债人" [2] - 实施"套路贷"犯罪:诱导签订虚高合同,制造虚假流水,通过违约陷阱、恶意垒债、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侵占财物 [2] 典型案例 - 企业主吴某案例:中介通过转让空壳公司、先行垫资、虚构申贷材料等非法手段帮助获批600余万元贷款,但到账当日扣划近百万元"服务费",最终仅获取500万元左右 [1] 监管措施 - 压实银行机构主体责任:要求辖内机构严格规范助贷业务,严禁与非法中介合作,严禁银行员工内外勾结 [2] - 全面排查线索:通过大数据分析、日常监管及机构报送等方式精准识别疑似非法中介 [2] - 强化央地协同共治:联动多部门深化源头治理与行刑衔接,加大网络不良金融信息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团伙,从严惩治银行"内鬼" [2] 行业现状 - 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是当前金融领域"黑灰产"的主要表现之一 [1][2] - 北京市已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今年推出"强责任、全覆盖、严打击"组合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