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盯上风光电"风口",新能源行业发展需去伪存真
新京报·2025-08-11 03:31
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一"风口"。 8月4日,"沙漠之门十一团"公众号发布辟谣公告称,十一团辖区内出现以150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开 工剪彩等为幌子分包工程收取资金实施行骗的骗局。十一团150万千瓦光伏项目,因2025年1月国家发展 改革委出台新能源136号文,明确2025年6月1日投产的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走向市场化,机制电价通过 年度竞价形成,国电电力集团公司要求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公司重新测算项目收益,导致此项目于2024 年11月停工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诈骗事件并非新鲜事。 文件伪造技术日益精湛是不争的事实。在温宿县药光互补项目骗局中,诈骗分子制作的《新疆鑫盛程祥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宿县3GW药光互补项目投资项目备案证》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不仅格式 规范,还加盖了伪造的政府部门印章,普通投资者甚至业内人士都难以一眼辨明真伪。这种高仿真的造 假手段大大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也增加了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打击的难度。 (HJT产业链价格行情请点阅读原文查阅)以上提到的案例绝非孤立现象,折射出了新能源行业快速发 展过程中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和监管漏洞。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