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调整背景 - 高校专业设置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增加新专业同时裁撤不适应专业非常重要[1]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提出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专业设置[4] 高校专业调整动态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度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4个新专业,申请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已停招专业[2] - 湘潭大学202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预备案电子信息材料专业[2] - 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度拟撤销财政学等7个本科专业,拟新申报数据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3] 新增专业趋势 - 2025年申报增设数量排名靠前的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等,拟增设数量均超过10个[3] - 多所"双一流"高校密集成立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空天技术、量子科技、AI+、信息传播等领域[3] - 教育部支持高校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相关专业[4] 撤销专业情况 - 2020-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渐行渐远,部分学校选择停办该专业并单独开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5] 专业调整影响与应对 - 高校需加快存量资源优化配置,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发展亟需的专业和高精尖人才培养上[6] - 专业被撤销后教师分流方式包括:分流到相近专业、讲授公共基础课、转岗行政或教辅岗位、跳槽到其他学校[6][7] - 部分高校制定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建立保障措施帮助相关教师完成教职转换[7]
高校密集调整院系专业设置,近五年撤销本科专业TOP5都有谁
第一财经·2025-08-09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