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演变 - 直播电商基地从遍地开花到90%不盈利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导致亏损玩家淘汰 [1] - 短剧基地建设潮兴起 多个省份城市包括河北河南山东争相打造短剧基地 预计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达634.3亿元 [1] - 短剧基地被称为"卖铲人"故事 被视为新风口但存在泡沫争议 [1] 区域竞争格局 - 横店日均接待6个微短剧组 通过短剧实现影视产业转型 [2] - 西安成为短剧之都 全国100部微短剧中约60部诞生于西安 5个基地累计拍摄600多部 日均接待10+剧组 [2] - 郑州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 占全国产量40%-60% 头部企业月产能180+部 被业内称为新"竖店" [2] - 东北地区通过政府牵头建立产业园 主打文旅剧职场剧等正能量题材 采取以戏养景策略 [11][12][13] 商业模式创新 - 短剧基地主要采用二房东模式 向剧组收取场景使用费 日均费用3000-4000元 较去年5000-6000元下降明显 [7] - 部分基地通过联合投资获取版权收益 投资比例15%-30% 如常州基地采用场景费+跟投模式 [7][8] - 发展三阶段规划:配套服务→参投短剧→主投自制短剧 部分基地探索C端沉浸式体验空间 [7][10] - 低成本运营案例:战旗基地投入100-200万元 日均3个剧组可实现盈利 [13] - 高投入基地难回本:投资过亿的基地需结合景区或地产项目 单纯租赁难以回收成本 [14] 资源整合策略 - 郑州利用烂尾楼和售楼部改造短剧基地 豪华场景符合"霸总"题材需求 实现资源再利用 [4] - 典型基地投入规模:聚美空港基地投资3000万元 战旗基地与地产合作改造售楼部投入几十万元 [5] - 政府扶持措施:郑州提供免费公共场景和拍摄费用减免 河南广电成立官方短剧平台"大象剧场" [4] - 资源复用机制:东北基地通过免费场景换取剧组留下布景 建立网络视听协会提供绿色通道 [11] 产业经济影响 - 短剧头部公司月产量100+部 单部剧投入约50万元 月产值超5000万元 [14] - 剧本公司年营业额达3000-4000万元 天桥公司年收入超10亿元 显示产业链其他环节更盈利 [14] - 文旅综合收益显著:横店影视城2024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 文旅收入占比超40% 带动周边服务业增长18% [16]
短剧基地狂飙,谁是下一个横店?
36氪·2025-08-09 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