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电源行业概述 - 服务器电源是为服务器设备提供稳定电能转换的专用供电装置,核心功能是将市电或直流电转换为服务器硬件所需的特定电压等级,并确保持续、高效、安全的电力供应 [2] - 技术特性涵盖高功率密度、智能化管理及冗余设计,为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提供保障,现代服务器普遍采用2-4个电源模块并联冗余设计,通过N+X架构确保单点故障时系统持续运行 [1][18] - 分类多样:按输入类型分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按冗余设计包括非冗余电源、冗余电源及热插拔电源;按能效标准符合80 PLUS认证;按功率容量涵盖低功率、中功率及高功率型号;按形态结构可分为标准ATX电源、CRPS规范电源及定制化电源模块 [3] 行业发展背景 - 在"东数西算"战略驱动下,我国通过《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构建能效标准体系,强制要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25以下,并推动绿电占比超80% [1][7] - 政策从能效标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对服务器电源行业提出明确要求,如规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值需降至1.2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项目不得高于1.2,并鼓励采用液冷、高压直流等先进技术 [7] - 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中国服务器电源行业通过团体标准建设快速响应技术变革需求,标准制定采用"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双约束模式,既明确性能门槛又规范评估体系 [9]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3085.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97%,AI服务器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市场 [16] - 2024年中国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达107.26亿元,同比增3.69%,其中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约43.29亿元,预计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55亿元,占整体市场比重提升至40%以上 [18] - 预计2025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337亿元大关,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AI计算领域的重要地位 [1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功率半导体(IGBT/SiC)、PCB板、磁性元件等核心元器件为主,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仍部分依赖进口 [12] - 中游由台达电、欧陆通等企业主导,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数字控制及液冷兼容技术,实现从360W边缘计算电源到198kW AI服务器电源的全场景覆盖 [12] - 下游受数据中心、AI算力及"东数西算"政策驱动,需求向高效率(钛金级96%)、智能化管理加速演进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外资主导高端、本土加速突破、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的多元化态势,国际巨头如台达、光宝等凭借碳化硅(SiC)等先进技术占据AI服务器电源市场75%-80%的份额 [20] - 本土企业如欧陆通、麦格米特、华为数字能源等通过国产替代政策和技术突破快速成长,欧陆通2024年服务器电源营收增长77.16%,麦格米特进入英伟达供应链,预计份额达5%-8% [20] - 细分市场方面,科华数据在HVDC领域增速显著,预计2025年出货量突破2000套;雄韬股份则主导锂电备电市场,成为阿里HVDC锂电备电唯一供应商 [20]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迭代加速,高功率密度与智能化成核心驱动力,AI算力需求推动服务器单机功耗向数十千瓦级跃迁,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使电源效率从96%提升至98%以上,同时体积缩小50% [24][25] - 市场分化加剧,AI服务器电源因高功率、高效率需求成为核心增长极,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占比将超40%,而通用服务器电源因同质化严重陷入价格战,毛利率从2023年的25%降至2025年的18%-20% [26] - 生态重构与全球化布局并行,电源厂商与芯片、机架厂商深度绑定,联合开发定制化方案,国产厂商通过东南亚建厂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有望突破30% [2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服务器电源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算力需求激增带动,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加速扩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