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并购基金被视为一级市场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点 政策引导显著且存在巨大结构性增长空间 但当前运作仍面临深度整合 文化融合 央国企特殊挑战等综合性难题 [2][4][7]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 - 政策多层次支持:国家战略宏观引导 证监会/工信部/国资委/发改委等部委中观推动 企业微观存在战略布局/规模扩张/转型/市值管理等迫切需求 [4] - 人民币市场结构差异:备案一级市场基金规模14万亿元 其中并购基金占比仅10%(约1.7万亿元) 与美元市场多数股权与少数股权6:1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 [4] - 增长确定性:并购基金或成未来十年唯一具备确定性增长的赛道 预计规模实现2-3倍增长 因少数股权投资已达9万亿元(占比60%)进一步增长受总量结构制约 [4][5] 并购策略与实践建议 - 行业头部优先:收购已脱离家族式管理的行业头部上市公司 便于管控 [6] - 周期底部布局:在行业周期底部低价收购 例如化工行业2024年估值股价处于低位 头部企业和地方国资正寻找标的 [6] - 早期项目赋能: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小体量低估值项目获取技术产品 再通过赋能做大新业务 [6] - 国资协同模式:地方国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聚焦产业主导 发挥配合(资金杠杆/小型并购支持)与协同(治理架构灵活性/股权激励)作用 [6][7] 运作挑战与解决路径 - 投后管理难度:需深度整合资源/价值赋能/持续投入 但直接派驻人员/更换CEO/调整架构等系统变革实施难度大 [7] - 优质项目获取障碍:优质项目倾向独立上市或反向收购 需通过主动赋能创造价值(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管理优化/认证支持)并以较低估值构建安全边际 [7] - 央国企特殊困境:标的上市预期估值与并购估值存在天然差异 管理模式理念差异需优化调整 "三重一大"审批机制导致决策效率受限 民企混改融合存在深层难题 [8] 退出机制与合作模式 - 核心退出渠道为上市公司 但不排除股权转让和独立上市 [5] - 现实路径为以财务性投资角色配合产业战略投资人协同推进 通过联合尽调/共同出资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创 [7]
腾讯、高瓴出手:并购或成唯一“确定性”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8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