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行 消费韧性强
证券时报·2025-08-08 18:02
青岛制造业基础与消费市场关系 - 青岛消费市场的韧性源于扎实的制造业底盘,从"网红"城市发展为"长红"城市的关键在于产业基础和持续升级 [1] - 上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五朵金花"(青岛啤酒、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奠定了"青岛制造"的品质认知,现升级为年产值超4000亿元的家电电子产业集群 [1]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承担全国动车组50%的产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拥有"海葵一号"等全球领先成果 [1] 制造业升级对消费市场的直接影响 - 青岛啤酒通过数智化改造实现柔性生产,支持消费者定制啤酒并24小时冷链直达全国 [1] -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4.3万家企业,实时反馈用户需求至生产端,智慧家庭场景解决方案收入持续增长 [1] - "制造端精准响应消费端"的能力是青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的核心支撑 [1] 新兴产业对消费的推动作用 - 虚拟现实领域由歌尔声学、小鸟看看等企业领跑,崂山区集聚科研力量 [2] - 生物医药领域阿斯利康吸入剂基地、海尔大健康产业园加速建设,"中国康湾"逐步成型 [2] - 上半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新产业带动新就业和消费需求 [2] 青岛产业体系规划与资本运作 - 构建"10+1"产业体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先导及新兴产业 [2] - 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超80家(境内60家),居省内第一、北方城市第三,其中近四成与消费相关 [2] - 海尔智家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国际品牌完善高端产品线,上市公司持续壮大为消费市场扩容提供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