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论】以善意文明司法护航民营经济
搜狐财经·2025-08-08 12:12

司法保障核心举措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条司法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精神融入法院工作全过程 [1] - 强调以善意文明司法激发法治活力,让法治成为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营商环境“定心丸” [1] - 要求司法审判有效规制地方政府私设的“土政策”“土围墙”,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1] 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 - 将平等保护产权的“大原则”落实在“小细节”,为民营企业家遭遇“玻璃天花板”提供便捷司法救济渠道 [1] - 人民法院要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破除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 [1] - 依法纠正“小过重罚”,在行政征收案件中监督行政机关进行公平合理补偿 [1] - 对政府行政允诺不落实、招商引资协议违约、行政处罚畸重等问题实施严格司法审核,及时纠正权力的任性 [1] 企业内部治理与市场秩序 - 司法裁判要当好市场秩序“守夜人”,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行为实施“同责同罪同罚” [2] - 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追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掏空企业行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2] - 在劳动关系纠纷中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 - 在消费纠纷中依法规制知假买假,同时打击经营者“卷款跑路”和霸王条款,体现“双向保护”司法理念 [2] 法律实践与政策落实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是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制度措施 [3] - 要通过司法裁判全面释放《民营经济促进法》政策红利,让平等保护、“非禁即入”、“同责同罪同罚”原则落实到每个案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