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累计3379项国际标准,国际市场“含深度”何以飙升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8 11:34

深圳标准建设成果 - 2024年深圳发布引领性地方标准202项 数量为历史最高[1] - 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245项 累计国际标准总数达3379项 稳居全国前列[1] - 成立低空经济 卫生健康 养老服务 虚拟电厂4个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 - 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成立运行[1] - 我国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达82.2%[1]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 腾讯 华为 比亚迪 中兴等龙头企业正成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军者[2] -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先进性密切相关[2] - 深圳出口连续32年位居内地城市首位 出口导向型经济要求企业融入世界标准体系[2] - 国际标准是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对企业国际化尤为重要[2] - 企业从被动接受国际标准转变为制定标准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3] 重点产业领域标准 -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涉及光伏 无人机 基因检测 石墨烯等产业领域[4] - 电化学储能领域主导和参与制定储能领域国际标准20多项[4] -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4] - 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推动制定全球统一技术 服务及管理标准[5] 国际标准组织合作 - 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等6大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入驻河套合作区[5] - 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累计产出标准137项[5] - 深圳欧洲标准研究中心等三大平台入驻聚集区 每年预计研制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不少于10项[6] - 每年研制湾区标准不少于10项 带动产业从跟跑到领跑[6] 城市标准化发展目标 - 北京计划到2025年制定国际标准80项以上[7] - 上海计划到2025年牵头制定修订国际标准60项 新增国际标准化专家200名[7] - 上海计划新增国际/全国TC/SC秘书处5个 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高地[7] 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 - 国家竞争方式向标准制定 制度开放和话语权建构转变[4] - 参与规则制定权争夺能带来经济收益和提升国际话语权[6] - 深圳欧洲标准研究中心将结合科技创新优势与欧洲标准化经验制定国际领先标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