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医生”慌了?
新京报·2025-08-08 11:00
行业乱象现状 - 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无资质账号冒充医生进行医疗科普 通过穿着白大褂形象和编造中医世家传人等虚假人设获取流量 [1] - 部分认证医生账号实际由非专业团队运营 通过同音异形字如加薇 +威等方式诱导用户添加微信进行后续商业沟通 [1] - 虚假医疗科普内容采用震惊体标题吸引点击 例如一招治好高血压 每天3个动作告别糖尿病等 并推销号称能根治疾病的泥膜粉等产品 已有消费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1] - 中国网络视听观众达10.74亿人 其中92.1%曾通过短视频接触健康科普 63%用户已养成定期关注习惯 庞大市场促使投机者铤而走险 [2] 监管新规内容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于2025年8月联合发布新规 从资质认证 内容标注 广告隔离三方面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 [3] - 资质认证要求平台分类核查账号资质信息 强化医疗科普领域认证材料真实性审核 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医疗内容 [3] - 内容标注规定需明确标识转载内容 旧闻引用 摆拍剧情 AI生成内容及真实健康经历分享的信息来源 [3] - 广告隔离规定禁止以健康养生知识形式变相发布医疗 药品 医疗器械 保健食品等广告 [3] 行业影响分析 - 新规实施使专业医疗自媒体获得信任红利 实名认证和执业信息展示要求有助于真正具备医学背景的医生建立个人品牌 [4] - 平台算法开始向权威内容倾斜 减少震惊体标题党干扰 提升科学知识触达效率 [4] - 医疗科普内容创作面临挑战 严谨内容需查阅文献核实数据 制作周期远超普通短视频 来源标注要求可能大幅增加创作时间 [5] - 流量机制仍偏爱短平快内容 如何平衡科学性与趣味性成为运营难题 且变相广告禁令切断了带货变现路径 可持续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