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董责险规模扩张“保单价值”进阶
证券日报·2025-08-08 07:24

核心观点 - 董责险市场在新公司法施行后规模显著扩大 投保率持续提升 但相比成熟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面临认知不足 信息披露不完善等挑战 其职能已从单纯风险转嫁工具进阶为公司治理工具 [1][2][7] 市场表现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共有274家上市公司发布拟购买董责险公告 实际数据可能更高 [2] - 2024年平安产险收到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询价近1000件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24.1% [2] - 2024年已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达1397家 创历史新高 投保率达26% 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2] - 信披评级A级的上市公司投保比例达42.8% 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28.4% [1][5] - 央企上市公司投保率高达60.6% [1][5] 增长驱动因素 - 新公司法明确允许为董事投保责任保险 成为市场重要催化剂 [2] - 重大诉讼案件推动董监高风险意识提升 董监高主动要求投保成为推动因素 [3] - 投保有助于完善事前风控机制 提升经营稳健性和治理水平 [3] - 《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鼓励为独董投保 推动纳入合规风控体系 [3] - 投资者维权意识增强 [2] 职能与价值演进 - 职能从风险转嫁工具进阶为公司治理工具 为完善公司治理保驾护航 [1][4] - 覆盖高管履职不当所需承担的法律费用与民事赔偿责任 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5] - 为高管提供风险保障 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 缓解履职焦虑 [5] - 传递重视风控合规和稳健经营信号 提升投资者信心 [5] - 通过组建专业律师与合规咨询团队 提供事前信披质量把控等服务 从事后补偿向事前风控延伸 [5] - 保险机制增强投资者获赔确定性 避免因巨额赔偿造成股价波动 保护投资者免受二次损失 [6] 市场挑战 - 整体渗透率仍较低 与成熟市场8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处于发展初期 [1] - 市场认知不足 信息披露不完善 投资者态度分歧较大 [1][3] - 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经营稳健无须投保 [7] - 部分企业受降本增效影响 将董责险视为非必需支出 [7] - 部分企业股权高度集中 董监高投保需求未获支持 [7] - 约10%的询价企业无法通过核保政策 存在带病投保之嫌 [7] -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投保与理赔信息不透明 [7] 定价与竞争 - 2024年A股董责险整体平均费率已跌破0.5% 较上年进一步下降 [8] - 费率下降主要受市场竞争影响 而非风险程度下降 [8] - 险企依据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治理水平 信披质量等进行差异化定价 [8] - 费率不足存在风险 需险企理性参与竞争 做好核保核赔和风险防控 [8] 产品特性与要求 - 需一司一策定制化设计 对保险公司人才储备和风控能力要求很高 [9] - 需要建立相应的核保核赔规则与风险分散机制 [9] 发展建议 - 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披露保费 保额及理赔情况等重要信息 [7] -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7][9] - 强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弥补单纯依靠定价机制难以形成倒逼效应的不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