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监管动态 - 重庆等多地监管部门开展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专项治理 重点整改强制刷脸验证身份及摄像头未设提示标识等问题 [2] - 重庆专项治理覆盖教育 物业 智能网联汽车 银行贷款等七大场所近30家企业 累计发现131个问题 主要涉及未履行显著告知义务 第三方处理者违规使用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未加密存储等 [2][5] - 重庆开出首张人脸罚单 某公司在售楼处私自安装人像采集设备 未告知情况下收集存储客户信息1.2万余条(含人脸信息5000余条)被处1万元罚款 [3][4]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部分景区仍将刷脸作为主流甚至唯一身份验证方式 居民小区 地铁站等六类场所摄像头安装密度高但少部分设置显著提示标识 [3] - 售楼处存在未告知采集人脸信息现象 收集信息用于精准营销和中介分红 [3] - 国家网信办与公安部联合制定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于6月1日正式施行 严格限制刷脸使用 [4] 企业整改与合规措施 - 被处罚企业采取四项整改措施:安置醒目提醒提示牌 签订人脸信息采集同意书 信息脱敏分类管理 建立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4] - 重庆网信办联合五部门专项治理覆盖全市八类重点场所和七类重点问题 各区县开展全面摸排和合规指引 [4] - 重庆自2021年起已完成对800余家互联网平台和70余家培训机构酒店的督导检查 全市4000余个公共停车场和5000余家餐饮门店实现纯净扫码消费 [5] 行业自律与技术发展 - 重庆网信办计划建立个人信息保护行业自律规范 通过行业协会制定保护建议 自律公约和合规指引 推广优秀案例 [6] - 强化隐私保护技术攻关 支持企业高校申报重点项目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成果转化率 培育隐私保护领域科技企业 [7] - 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 一旦泄露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威胁公共安全 [7] 公众保护实践指南 - 谨慎授权生物识别功能 优先选择传统验证方式 仅在必要场景使用人脸识别 警惕强制刷脸要求 使用虚拟身份或动态验证 物理遮挡摄像头 [8] - 控制社交平台信息曝光 避免发布高清自拍照 关闭人脸识别标签功能 对智能设备保持警惕 拒绝街头刷脸活动 [8] - 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法》 发现违规收集可向监管部门举报 遭遇泄露立即修改密码并保存证据 关注典型判决支持公益诉讼 [9]
人脸识别新规落地两月,监管部门在行动!执法聚焦这些场景
南方都市报·2025-08-08 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