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与战略重点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 重点包括全方位扩大内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及保障改善民生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可激活新质生产力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1] - 当前面临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的背景 [1] 深度融合的挑战与机制障碍 - 现实中存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张皮"困境 部分顶尖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产业界面临关键技术瓶颈时缺乏适配解决方案 [1] - 深度融合的症结在于创新链条关键环节衔接不畅与机制藩篱 需破除壁垒以实现科技与产业相互支撑 [1] -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达尔文死海"现象 制约创新效能释放 [1] 产业需求导向的创新模式 - 科技创新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精准锚定产业跃升痛点与前沿趋势 包括突破高端芯片、基础软件、高端装备等卡脖子难题 [2] -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需科技力量与产业需求紧密耦合 [2] - 深圳燃气具企业采用"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 研发中心设在工厂顶楼 使研发人员直面市场反馈 实现新材料热效率突破110%的极限 [2] 创新生态与要素配置 - 需推动创新要素在产业生态中高效流转与优化配置 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相互滋养的良性循环 [2] - 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高地通过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等措施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 - 创新生态链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撑全流程 [2] 体制机制改革 - 需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科技与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坚冰 包括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 使科研人员更关注市场价值与应用前景 [3] - 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确保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向关键领域汇聚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机制 [3] - 营造公平竞争、鼓励试错、宽容失败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文化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 国际竞争力与风险防范 - 深度融合的目标是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新兴支柱产业 打造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标杆 需具备世界眼光并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能级 [3] -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构 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3] - 在推进融合发展进程中需高度关注并持续防范化解可能伴生的风险 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3] 融合路径与战略意义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应对经济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 [4] - 融合需实现"科技—产业—市场"良性循环 让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发动机 产业创新成为科技创新试金石 [4] - 需以产业需求锚定创新航标 以要素活水滋养融合生态 以改革利刃破除体制坚冰 最终突破转化障碍驶向新质生产力蓝海 [4]
张林山:厚植产业沃土滋养科创种苗
经济日报·2025-08-0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