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李向明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未来两三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机遇期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亮相,中国国产机器人大规模集体亮相,掀起了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高潮 [1] - 今年是人形机器人元年,中美两国均处于刚起步状态,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2] - 美国在传统机器人领域深耕30多年,在机器人实体和机器人大脑方面优势明显,但中国在产业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 中美两国人形机器人对比 - 美国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预计今年推出、明年量产,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目前已在特斯拉工厂参与车尾装配、电池安装及检测等工作 [4] - 特斯拉是少数能把大模型和实体结合得很好的企业,但机器人量产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百分之八九十的供应链在中国 [4][5] - 美国AI巨头如谷歌、微软主要精力放在AI神经网络研究上,冲刺AGI目标,而中国企业正利用这两三年的空窗期发展市场应用 [6] 日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贡献与现状 - 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1969年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仿人机器人,本田、丰田等企业曾打下良好基础 [3] - 目前日本人形机器人产业已不复当年,中美两国相当于踩在日本的肩膀上发展人形机器人 [3] 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制造业强国可能失去优势,未来工厂将自动化、无人化、定制化 [6] - 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将模块化,消费者可定制外观、语言、技能等配置,但至少需要20年才能走进普通家庭 [8] - 中国需尽快打造人形机器人高精产业链,形成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