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渤海潮涌六百年,津门新韵启华章
环球网·2025-08-07 10:25
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 - 天津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和中华老字号72家 构成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2] - 实施"保护优先 合理利用 修旧如故 安全适用"策略 对历史建筑采用"一楼一策"精细化保护模式 [1] - 杨柳青木版年画通过霍氏家族七代传承 从传统作坊发展为集制作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传习中心 [1]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有机衔接 [2] - 统筹协调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2] - 对工业遗存等低效闲置资产进行内容创作、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的创新开发 [2] 城市开放与国际化 - 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重要支点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港口城市 [3] - 凭借"渤海湾畔的文化与自然之旅"入选Tripadvisor"心选中国十大海外游客焦点路线" [3] - 融合独乐寺东方智慧、五大道万国建筑和天开园创新高地 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 [3] 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 石家大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清代北方民居建筑艺术巅峰 承载从津门商贾到廉政教育基地的厚重历史 [1] -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通过千余件年画老物件与现代光影技术结合 复现古镇繁荣盛景 [1] - 城市文化脉络可追溯至隋唐漕运枢纽 元朝海津镇军事漕运重镇及明永乐二年筑城历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