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让非法代理维权成为生意
经济日报·2025-08-06 22:29

非法代理维权现象分析 - 近期社交媒体频繁出现证券投顾代理维权广告 以全额退款 维权不成功不收费 24小时全额退等承诺诱导投资者尤其是年轻投资者[1] - 非法代理维权通过捏造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存在虚假宣传 承诺保本等事由进行恶意投诉 名誉威胁 迫使相关公司同意协商退款[1] - 投资者面临个人隐私泄露 被冒名贷款 高额劳务费用或保证金 退款资金被截留侵占等风险 并被教唆伪造证据推向违法犯罪边缘[1] 非法代理维权滋生原因 - 部分投资者遭遇投资亏损后止损心切 对正规维权途径缺乏耐心 轻信快维权 包成功承诺[2] - 一些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担心客户投诉导致年终考核不达标 对不合理维权选择息事宁人变相纵容乱象[2] - 部分公司在违规服务暴露后对客户合理诉求回避推诿 客观上迫使投资者转向灰色解决路径[2] 监管应对措施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2023年4月联合发布意见 提出加强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联合整治 强化金融纠纷源头治理[2] - 金融 公安 司法等部门需构建高效协同执法司法体系 提升数据共享效能 依靠穿透式监管斩断资金流与信息流 对伪造文件 教唆欺诈等行为依法严惩[3] 行业改善方向 -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需建立清晰便捷 响应迅速的投诉处理机制 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从源头上挤压非法代理维权生存空间[3] - 相关行业自律组织应完善自律惩戒机制 引入小额速调机制 畅通非诉讼纠纷解决渠道 让投资者权有处可维 偿及时可赔[3] - 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普及警示案例 揭露先收费后跑路等套路 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与法律素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