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管中铺设“光纤” 实现患肢运动功能修复 我科学家团队取得介入式脑机接口新进展
人民日报·2025-08-06 22:18
技术突破 - 中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由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通过颈部血管微创手术将直径仅2毫米的电极支架送入大脑运动皮层血管,建立"脑—机—肢体"闭环通路 [1] - 术后两周内患者可通过意念实现手部抓握等操作,系统信号传输稳定率达99.7%,相比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方案绕过了对脑组织的直接干预 [1] - 介入式方案融合多项创新技术:仿生蛛网状结构电极适应血管搏动,无线供能闭环控制平台可实现设备续航5年以上,智能自适应解码算法可实时调整输出参数 [1] 临床效果 - 试验中67岁脑梗偏瘫患者首次完成自主抬臂取水动作,抓握力度恢复至健康一侧的82% [1][2] - 科研团队提出"中枢—外周—中枢"神经重建模式,通过同步电刺激训练促进神经突触再生,显著提升运动功能恢复效率 [2] - 技术不仅实现脑信号对患肢控制,更激活了潜在的神经可塑性 [2] 研发历程 - 团队经历多年技术积累:2022年完成羊脑介入实验,2023年完成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2024年实现羊脑植入传感器完整取出 [2] - 2024年7月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南通创新区联合成立"介入脑机信息技术研究所",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2] - 目前已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北京、武汉等地建立专病门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