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类脑智能加速落地应用
证券日报·2025-08-06 16:06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 神经元数量接近猕猴大脑规模 标志中国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达国际先进水平[1] - 类脑智能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实践 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智能机器人等关联赛道发展[1] - 产业呈现"政策引导+资本助推+技术迭代"三轮驱动特征 商业化进程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3] 技术突破 - "悟空"由15台刀片式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 整体神经元数量接近猕猴大脑规模[1] - 类脑计算领域算法模型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宁波时识科技已形成类脑感知/感算/计算完整产品矩阵[1]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进展 强脑科技开发出智能仿生手/腿/灵巧手/安睡仪/舒压系统等多款量产产品[2]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健康领域率先商业化落地 创新医疗参股公司博灵脑机B端产品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 C端产品2025年上市销售[2] - 智慧教育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熵基科技推出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脑电产品 可实时采集脑电信号培养青少年专注力[3] - 应用端呈现"三高"趋势:高频交互(XR头显/车载舱) 高精度控制(工业机器人/矿山机械) 高溢价医疗(情绪障碍干预/阿尔茨海默早筛)[3] 产业发展模式 - "工具链+标杆产品"模式缩短技术验证周期 培育早期用户习惯 推动产业链从科研驱动转向需求牵引[2] - 基础架构建设稳步推进 软硬件协同发展让后进入企业无需重复造轮子即可参与创新[1][2] - 各方通过分层协作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规模化商用奠定生态基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