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 - 到2027年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基本建成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1][5] - 实施修复性养护工程30万公里 技术状况优良路率保持在70%以上[1][5] - 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万公里 改造危旧桥梁9000座[1][5] - 建制村通公交率达到55%以上 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基本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1][5] 路网质量提升 - 推动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档升级 按三级及以上标准打通乡镇及经济节点快速通道[6] - 推进基础路网延伸完善 向进村入户倾斜 加快建制村通等级路和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6] - 强化连接互通 加强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 城市道路及其他运输方式衔接[6] - 加强脱贫地区 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等特殊区域农村公路建设[6] 安全能力提升 -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开展事故易发平交路口安全改造[7] - 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推进平安工地建设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7] -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桥隧抗震防洪标准 规划绕行路线[7] - 规范限高限宽设施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执法力量建设[8] 运输服务提升 - 采用公交延伸 班线公交化等模式加快城乡客运公交化进程[8] - 健全客货邮融合服务体系 推进站点 线路 信息共建共享[8] - 推广适配车型 畅通出行 物流 寄递最后一公里[8] - 探索低空经济等新型运输业态发展[8] 治理能力提升 - 规范路长制机制 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9] - 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 推动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检测[9] - 鼓励绿色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在农村公路领域应用[9] 出行服务提升 - 加强养护投入保障 实施修复性养护 整治次差路段[10] - 创新养护生产模式 提高专业化机械化水平[10] - 完善交通驿站 停车区 观景台等服务设施 拓展休闲观光功能[10] - 补齐充换电基础设施短板 探索智能化路侧设施建设[10] 产业融合发展 - 发展农村公路+模式 推进产业路 旅游路 资源路建设[11] - 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 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一体化建设[11] - 探索交通与旅游 能源融合 增设高速与农村公路便捷通道[11] - 增强城乡客运网络旅游服务能力 提升乡村旅游资源覆盖[11] 资金保障机制 - 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支持 省份统筹资金支持建管养运[13] - 可安排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 加强资金监管[13] - 鼓励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合法合规参与 探索中长期信贷支持[14] - 探索差异化贷款模式 灵活设定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14] 政策统筹支持 - 加强农村公路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纳入一张图系统[15] - 做好用地用林用草保障 提高洪评环评审批效能[15] - 推广路林共建模式 优先将骨干路网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5] - 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修订建设养护管理办法 完善技术标准[15]
三部门:到2027年,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第一财经·2025-08-06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