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生实施电诈(民生一线·暑期安全要当心)
人民日报·2025-08-05 22:21

电信诈骗针对未成年人的新手段 - 不法分子利用暑期中小学生闲暇时间多、使用电子产品频率高的特点,通过租借微信号、盗取电话卡、虚假兼职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 [1] - 北京中学生王某以每天100元价格出租微信号后被用于冒充熟人诈骗,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2] - 多地公安机关发现暑期高发"短期租赁微信账号"骗局,账号可能被用于洗钱等犯罪,出租者即便不知情仍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3] 微信号租借产业链 - 不法分子以"不影响使用+日结租金"为诱饵,通过微信群发布租号广告 [2] - 微信实名制下账号出租违反平台规则,若涉及犯罪则号主需承担刑责,律师指出未核实租用用途或收取高额回报都需担责 [3] - 警方建议:不轻信高价租号广告、不帮陌生人解封账号、定期修改密码 [3] 儿童电话手表安全漏洞 - 诈骗团伙通过"借电话手表打电话"方式窃取SIM卡,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已打掉相关团伙,被盗卡以每张200元价格售往境外 [4][5] - 被盗电话卡日均产生30余次异常通信,主要用于发送钓鱼短信和拨打诈骗电话 [5] - 骗子常以"手机欠费""扫码领奖""解除防沉迷"等话术接近儿童,部分会替换SIM卡为废卡 [5] 家长防护措施 - 建议设置电话手表复杂密码、限制功能权限、建立通话白名单机制 [6] - 发现SIM卡丢失需立即挂失注销,遭遇诈骗应保留证据并报案 [6] - 需教育儿童成年人求助不会找未成年人,避免出借通信设备 [6] 虚假兼职诈骗模式 - 杭州初中生小张被"游戏代打时薪120元"诱骗,充当"人体手机接口"两小时拨打量数十通诈骗电话后未获酬劳 [7] - 诈骗分子通过小众聊天软件远程操控,以"取消直播会员"等话术诱导受害者下载恶意软件 [7] - 警方强调"代发短信""代打电话"等有偿行为均属违法,对含"轻松高薪"字眼的兼职需警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