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维发力应对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证券日报·2025-08-05 15:40

面向未来竞争,笔者认为,需要构建校企协同、企业深耕、行业联动的多维解决方案,方能形成可持续 的人才供给体系。 一是加强校企协同,构建人才供给"直通车"。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是人才缺口的核心症结。通 过"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订单化"的人才培养能使学生的岗位适应周 期大幅缩短。例如,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将当前行业最新的800V电池包拆解搬进课堂,实施全流程实 训。更关键的是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淘汰机械制图等传统课程,新增车路协同、固态电池工艺等 12个微专业,将课程更新周期压缩至3个月。这种"把产线搬进教室"的模式,使学生就业适应期大幅缩 短。 二是企业深耕内部培育,打造人才成长"沃土"。外部引才成本高昂且难以持续,内部培育才是破局关 键。例如,吉利汽车通过全球校招引入新鲜血液,依托内部技术共享平台实现人才轮转,让高端人才带 动青年员工共同成长。航盛电子的实践同样值得借鉴,其设立的首席工程师工作室,已孵化出30余名各 领域专家,这种"以才育才"的模式比单纯"挖人"更可持续。对于传统技能人才转型,一汽-大众通过培 训为员工打上数字化操作能力标签,组建敏捷项目组参与新设备调试,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