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募加码、ETF爆量、南向破纪录,港股后市机会在哪儿?
第一财经·2025-08-05 12:35

南向资金流向波动 - 南向资金8月5日逆转方向大举回流234.25亿港元 较前一日净卖出超180亿港元呈现戏剧性变化[1][2] - 盈富基金8月4日遭集中抛售净卖出145.35亿港元 次日获大额增持62.93亿港元[2] - 阿里巴巴-W、快手-W等个股8月4日分别获净买入7.28亿港元和2.2亿港元 8月5日继续获5亿港元以上资金流入[2] 全年资金流向趋势 - 南向资金年初至今流入8843.81亿港元 超去年全年8078.69亿港元规模并创历史新高[3] - 借道ETF布局港股趋势明显 79只港股通主题ETF合计规模达2381.62亿元 较去年底819.97亿元增加近两倍(190.45%)[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6.53亿元增至120.51亿元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从8.23亿元增至125.16亿元 增幅均超14倍[3]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 - 2778只基金产品中超过1700只在二季度提升港股仓位 其中250只产品港股配置力度提升超10个百分点[4] - 公募港股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36.9%升至39.8% 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新高[4] - 主动偏股型基金二季度港股持仓4379亿元人民币 环比增加6.5% 被动ETF持有港股市值从3264.1亿元提升17%至3809.3亿元[4] 行业配置与投资逻辑变化 - 医药生物、银行、非银金融是公募重点加仓三大方向 分别获增持9.31亿股、7.11亿股和4.87亿股[6] - 石药集团、三生制药、建设银行均被增持超过2.4亿股[6] - 港股投资逻辑从估值修复转向基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重估 呈现生物医药、科技、高股息三大主流板块上涨[6] 市场结构特征变化 - 南向资金持仓占比提升使港股对地缘政治更脱敏 资金流动和本地流动性对指数表现影响更大[6] - 港股与全球股市相关性下降 与A股市场维持较高相关性[6] - 港股小盘股成为潜在趋同交易标的 因南向投资者兴趣回升且过去5年A股小盘股大幅跑赢港股小盘股[7]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香港科技板块因高成长性和技术壁垒成为未来资金关注重点方向 港股市场盈利或迎来修复[1] - AI相关科技股估值具有吸引力 可能吸引南向资金流入和潜在外资流入[7] - 创新药板块需警惕单纯依赖资金推动的个股 重点挖掘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