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旨在通过金融政策工具优化和多元化金融服务 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1][2][3] - 到2027年 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 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7] 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8]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8]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9]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10] - 支持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 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10] 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引导银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 加大对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融资支持力度 [11] - 发挥融资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 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环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 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 [11]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12][13] - 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13] - 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 推动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以及产能置换政策的项目和企业 [13]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 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 [14]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14]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15] 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布局 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16]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制度 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16]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属地分支机构的授权 [17] - 高质量建设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 加强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和专业服务 [17] - 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 [18] -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 有序扩大外资企业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 [18][19] - 优化完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业务 完善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提升企业利用外资效率 [19] 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 - 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20] - 支持银行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授信评价模型 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和准入标准 [20]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20]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 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 [21] - 鼓励金融机构向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派驻金融专员常态化驻企驻园 [21]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22] - 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持续加大项目推送、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力度 [22] - 鼓励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健全资本补充机制、加强再担保和风险补偿、优化绩效考核等方式为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23]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和预警机制 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风险评估 [23]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智通财经网·2025-08-05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