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靶向发力惩治“蝇贪蚁腐”筑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防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08-05 00:40
农村基层干部腐败案件特征 - 案件主要类型包括套取、挪用、侵占上级补偿款,违规占有和处置村集体"三资",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优亲厚友,违规利用村集体资金报销个人费用四大类 [1] - 安徽省泾县案例中,村党总支原书记余某某在2016年至2024年间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65.4万元 [1] - 湖北省阳新县案例显示,村党总支原书记乐某某通过十余次虚假申报,共骗取稻谷补贴和种粮一次性补贴4.55万余元 [2] 涉案人员与金额特点 -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为高发群体,泾县立案查处的54名村级干部中该群体占比55.6%(30人) [2] - 湖南省湘潭县案例中,党总支委员通过篡改118.14亩种植面积冒领补贴0.5万余元 [2] - 案件普遍呈现涉案金额不大但频次高、时间长的特点 [2] 监管体系与制度完善 -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明确权力运行红线 [4] - 阳新县纪委监委将全县划分为5个纪检监察协作区,采用提级监督方式加强涉农资金监管 [4] - 开州区纪委监委通过交叉互查发现58件"三资"领域问题线索,立案查处55人,挽回经济损失28万余元 [4] 基层监督机制创新 - 泾县纪委监委制定村(社区)干部履职正负面清单,明确严禁违规管理"三资"等要求 [5] - 聘请村民代表作为廉情监督员,聚焦惠农政策、工程项目、民生资金等重点事项收集廉情信息 [5] - 监督力量整合采取"室组地"联合模式,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