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综合对比中美两大阵营加密产业新规与监管新趋势
钛媒体APP·2025-08-04 09:07

美国SEC监管政策转向 - SEC主席Paul Atkins于8月1日启动"Project Crypto"全面监管改革 旨在实现特朗普"全球加密之都"愿景 [1] - 新倡议将起草针对加密资产发行、交易、托管、证券代币化及DeFi的简明规则 并引入"创新豁免机制" [1] - 明确表态"大多数加密资产并非证券" 完全否定前任主席Gary Gensler的监管立场 [1][3] 监管态度对比:Atkins与Gensler - 前任主席Gensler采取严厉执法策略 认为除比特币外几乎所有代币均属证券 2023年6月连续起诉币安和Coinbase两大交易所 [2][3][5] - Atkins主张制定新规则替代临时执法 承诺通过合理原则为数字资产提供监管基础 结束市场不确定性 [3][4] - 政策转变导致加密企业从美国向迪拜、新加坡等政策宽松地区迁移 [2] Project Crypto核心框架 - 建立加密资产发行监管框架 制定明确指南区分数字藏品、数字商品或稳定币 豁免证券法适用情况 [6] - 允许自托管钱包使用 修改托管规则适配加密资产特性 保障市场参与者选择自由 [8] - 推行"超级应用"模式 允许单一牌照下提供多元服务(证券/非证券交易、质押、借贷) 减少跨州牌照负担 [9] - 为DeFi及链上软件系统保留发展空间 保护代码开发者 为运营机构制定清晰规则 [10][11] - 创新豁免机制要求定期报告、白名单功能及合规代币标准(如ERC3643) 鼓励商业可行性优先 [11][12] 香港稳定币监管体系 - 《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生效 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 要求最低实缴资本2500万港元 [14][17] - 实施严格KYC:全生命周期身份验证(包括自托管钱包) 信息留存至少5年 [15][16] - 储备资产需100%高流动性(现金、短期国债) 实行托管隔离 要求1日内面值赎回能力 [17] - 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 数量缩减至3-4家 中银香港、渣打等发钞行有望优先获批 [17] 全球稳定币监管对比 - 香港政策以国际支付为核心功能 KYC要求全球最严格 [18][20] - 美国《GENIUS法案》将发行人视为金融机构 要求AML/KYC合规 定位实时支付与价值储存 [18] - 欧盟要求所有交易附带双方身份信息 限制美元稳定币仅用于加密资产交易 [18] - 新加坡、阿联酋侧重跨境支付 英国强调DeFi生态基础与财富避险功能 [18] 监管模式差异影响 - 美国新政策鼓励创新与市场参与 旨在夺回加密领域领先地位 [13] - 香港严格监管优先保障金融安全 但抑制DeFi及匿名钱包等Web3特性发展 [20] - 香港金管局表示未来技术成熟可能放宽规定 接纳去中心化模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