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试点扩面增效 长护险为失能老人撑起保障伞
经济日报·2025-08-04 03:57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50年将达5800万人左右 [3] - 自2016年首批15个城市试点以来,2020年试点范围已扩大至49个城市,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2] - 长护险政策落地以来,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带动护理服务机构、医疗辅助设备、康复治疗设施等产业链快速发展 [3] 试点地区实践与成效 - 山东省参保人数达5444万人,其中65万人享受过护理待遇,2024年7月起实现长护险待遇申请"掌上办" [3] - 人保财险2024年长护险业务覆盖21个省份60个地市,服务参保群众6092万人,管理基金规模27亿元,为45.2万人提供长护险待遇 [4] - 阳光财险青岛分公司自2024年4月开办长护险业务以来,惠及2.9万名失能、失智人员 [4] 服务模式创新与人才建设 - 山东济南推出"集中照护"模式解决农村地区护理难题,天津构建"市级统筹、片区指导、机构承办"三级运营机制惠及近8000人 [4] - 长护险试点催生"长期照护师"新职业,全国已有约30万人投身其中,济南等地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护理员能力提升 [4] - 长期照护师需具备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综合能力,通过标准化认定加速培养专业人才 [5] 行业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护理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护理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流动性强制约服务质量 [6] - 试点城市筹资压力较大,主要依赖"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贴",缺乏独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7] - 专家建议构建"社保+商保"双支柱体系,保险公司探索"保险+养老社区""团体护理险""护理金信托"等创新方案 [7]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国家医保局2024年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服务机构行为、统一失能等级评估 [8] - 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打通资金、服务、人才等关键环节建设民生工程 [8] - 加快形成"普惠+定制"的立体化保障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护理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