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即逝的电力,是如何成为可交易商品的?
搜狐财经·2025-08-03 01:45
电力商品特性 - 电力难以储存 目前业界正在加速研发第一代大容量储能电池以解决该问题 但现阶段发电量仍需随发随用以避免电网损坏 [1] - 电力输送依赖电网基础设施 在可存储运输前无法像普通商品采用多样化物流方式 [1] - 电力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消费者几乎无法找到替代品 [2] 电力市场化进程 - 爱迪生通过中央发电站电网开创电力消费时代 将电力转化为可交易商品 其商业计划使电力成为家用照明装置销售载体 [10] - 塞缪尔·英萨尔运用"自然垄断"理论建立电力帝国 通过兼并实现规模经济 推动行业形成垂直整合垄断模式 [15][17] - 20世纪后期市场逻辑逐渐取代垄断逻辑 电力流动被重塑为充满计算和竞争的市场 [8][18] 电力行业技术经济演变 - 早期电力公司通过出售生产设备盈利 19世纪末转向消费者市场 催生管理资本主义模式 [10][14] - 电网运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三大环节 自然垄断企业通常垂直整合三类业务 [14] - 电力公司曾通过家电推广创造需求 如招募家庭经济学家说服妇女使用电器以解决昼夜需求不均衡问题 [17] 电力产业经济学特征 - 电力商品化挑战传统经济理论 其供需平衡需在秒级完成 无法像棉花/刀具等商品通过库存调节 [11] - 自然垄断理论源于高启动成本行业特性 英萨尔成功将其转化为电力行业监管依据 [15][17] - 二战后政府与企业达成和解 电力垄断模式成为主流 直至近年才被市场竞争逻辑逐步解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