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阿里戴上AI眼镜,AI to C的路能更清晰吗?
36氪·2025-08-02 07:04

阿里巴巴AI战略布局 - 公司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已完成研发,预计年内发布,集成通义千问大模型及支付宝、高德等阿里生态应用[1] - 该产品采用双芯片双电池系统,主打全天候佩戴和语音交互,定位为"AI超级助手",计划联合全球眼镜品牌提升用户体验[19][20] - 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智能眼镜赛道,2024年上半年灵伴科技、小米、雷鸟等厂商已密集发布新品[1] AI to C业务转型 - 公司从2024年底开始战略调整,将AI to C与to B并行发展,重组团队并挖来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负责C端业务[6] - 形成智能信息事业群(夸克、UC、通义APP)和智能互联事业群(天猫精灵、AIoT)两大业务板块[6] - 通义APP在2025年初改版接入QwQ-32B模型并新增人格化智能体,直接对标字节跳动豆包[9] 产品矩阵表现 - 夸克累计下载量达3.7亿居行业第一,00后用户占比超50%,但AI功能使用率存疑,月活波动大(高考季2亿vs日常1亿)[12][18] - 通义APP下载量约2000万,在AI应用榜单排名第18,远低于豆包(2亿)、Kimi等竞品[3][4][5] - 七麦数据显示字节跳动豆包、百度文小言等竞品在C端市场认知度显著领先[4][5] 生态协同战略 - 通过"大模型+应用+硬件"闭环:通义大模型赋能应用创新,应用需求拉动硬件增长,硬件数据反哺模型优化[8] - 夸克转型为"AI超级框"成为核心入口,地位超过通义APP,依托现有3.7亿用户基础实现AI场景落地[11][12] - 智能眼镜被视为下一代超级入口,公司同时向Rokid等硬件厂商输出AI能力,布局B端和C端市场[19][20] 市场竞争态势 - 行业呈现"百镜大战2.0"格局,手机厂商和初创企业加速推出AI硬件产品[1] - C端AI应用面临用户留存挑战,QuestMobile数据显示多数AI应用月活呈下滑趋势[12] - 竞品如豆包、Kimi凭借明确的AI原生定位形成更强用户粘性,与夸克"大而全"模式形成差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