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情书!” 极危物种跨越百年归来
新华网·2025-08-02 06:58
濒危物种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建设 - 中国科研人员成功将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幼苗重新移栽至云南蒙自天坑原生地,该物种曾在文献中"消失"百年[1] - 大花石蝴蝶于1895年被英国植物学家发现后一度消失,2021年中国科考队重新发现并突破性培育出幼苗,2025年6月完成野外移栽[2]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种质库,截至2024年底保存2.7万种、33万份资源,成为亚洲最大野生生物种质库[2] - 种质库长期保存植物种子、DNA、微生物等资源,保藏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1993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0年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员[4] - 保护区实现从"打鸟狩猎"到生态旅游转型,百花岭社区成为拥有数百种鸟类的"五星级"观鸟基地[4] - "十四五"期间种质库新增保藏4186种、66572份资源,支撑被子植物、两栖动物研究及水稻、羊肚菌等物种培育[6] - 新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果:首次国内记录红鬣羚、重现消失30年的云猫、发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新物种[7] 科技赋能与战略价值 - 种质资源库支撑抗逆玉米、大豆等作物育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7] - 高黎贡山保护实践为新时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7] - 中国通过系统性保护实现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4][6]